返回首页

登录 / 注册

网站地图

广告 广告

• 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 > 物流前沿 >正文
  • 阅读量

  • 收藏
  • 480
  • 分享

阿里花10亿美元做海外物流,全球化势如破竹

  一、阿里投资超10亿美元,建设物流枢纽

  阿里又又又有大动作了。

  近日,阿里巴巴集团总裁迈克尔·埃文斯在访问土耳其传媒集团时表示,阿里巴巴计划在土耳其投资超过10亿美元,包括计划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建立物流枢纽,并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附近建立占地20万平方米的土耳其最大数据中心。

  单从10亿美元这个数字来看,阿里对国际化业务的上心程度,也绝不是闹着玩的。

  而这一点,在去年阿里频频布局海外业务的行动中早已展露无遗。

  2022年年初,天猫国际先后推出三大跨境进口新服务和“五新”策略,为海外中小品牌搭建了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的通道,并助力海外品牌在进驻国内市场之后的运作和孵化,推进降本增效。

  6月,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换帅,长期担任Lazada泰国和越南CEO的董铮被正式任命为Lazada集团首席执行官,同时兼任Lazada印尼首席执行官,这意味着Lazada正在持续加大本地化投入。


  7月,速卖通上线AE Mall频道,该频道是针对优质商家所打造,成为平台走向品牌化、品质化、“天猫化”升级的开端,同时,该频道上线后,也加强了速卖通的行业竞争力。

  9月初,业内传出Lazada准备进军欧洲市场的消息,将对亚马逊和德国电商Zalando等发起挑战。

  针对该消息,董铮表示,具体计划将取决于宏观经济和市场状况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去年5月、9月和12月,阿里巴巴还分别向Lazada注资3.785亿美元、9.125亿美元、3.425亿美元。

  仅在2022年,阿里巴巴向Lazada投入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。

  从中也不难看出,阿里对东南亚市场抱有很高的期待。

  到了11月底,阿里巴巴在西班牙正式推出了全新出海平台Miravia。该平台主要服务于西班牙市场,与速卖通、Lazada是三个相互独立的业务。

  自此之后,速卖通专注于跨境电商,Lazada、Miravia则分别专注于东南亚和西班牙。


  此外,还有涉足南亚的Daraz,在土耳其布局的Trendyol,这些都说明了阿里的海外业务布局相当广泛。

  更何况,去年阿里的国际业务的表现也算得上亮眼,其通过重点发展国际业务,带动了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增长。

  2022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,阿里巴巴国际业务板块(主要包括Lazada、速卖通、Trendyol及Daraz)的收入为157.5亿元人民币,比上年增长4%。

  其中,国际零售部分增长3%,国际批发部分增长6%,高于市场预期。尤其是阿里收购的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增长强劲,整体订单同比增长超过65%。

  而结合近日阿里选择落子土耳其的动作来看,它正在通过不断扩张,抢占土耳其的市场份额。

  种种迹象表明,阿里的电商布局已经扩张到了全球,目前其正在积极寻找突破口,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。

  二、阿里出海困难重重

  不过,阿里出海并不像想象中那般顺利。

  不同于字节跳动、拼多多等新入局者,阿里布局跨境电商已有十多年,绝对算得上是这条赛道上的元老。

  但是跟亚马逊、eBay、Shopee等海外电商平台比起来,阿里的多年布局似乎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威胁。

  以Shopee为例,2022年第一季度,其在全球购物类APP中,总下载量位居第一;在谷歌应用商店全球购物类APP中,用户使用总时长位居第一,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位居第二,业绩十分亮眼。

  此外,2022年第三季度,Shopee总订单数达20亿,同比增长19.2%;GMV为191亿美元,同比增长13.5%。


  在对手增长强劲的同时,阿里也自身难保。

  在2022财年,国际商业亏损却达到14.18亿美元,而2021财年亏损仅为7亿美元,整整扩大了两倍。

  收入方面,该季度其国际业务收入为157亿元人民币,在总收入中占8%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哪怕阿里早已布局海外市场,但国际业务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占比仍未能达到10%。

  不仅如此,来自国内的竞争对手也让阿里产生了焦虑。

  除了有拿下千亿美元估值的快时尚巨头SHEIN;还有在2022年上半年GMV已超10亿美元的TikTok电商以及由拼多多推出的多次登顶应用榜首的北美电商平台Temu。

  换句话说,无论是海外电商平台还是国内电商平台,都给阿里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,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稳固市场份额依旧是最大的难题。

  更何况,自2018年以来,阿里进行了多次海外业务调整,其中,变动最为频繁便是Lazada,在5年时间里更换了4任CEO。

  而高频次的人事变动背后,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水土不服。

  Lazada作为第一个将总部设在海外的业务,阿里为了加强控制,从国内调任了多位核心员工及中层骨干前往。

  但是空降的员工们语言不通,难以融入当地团队,制定的管理体制也只是生搬硬套,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考察。


  由于双方矛盾的不断积累,Lazada当地员工产生了诸多不满,大批老员工纷纷离职。

  正是因此,蒋凡自负责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以来,为了改变这种现状,正逐步深化着Lazada的本地化运营,并让Lazada主导全球各市场的本地化电商运营。

  目前,速卖通在欧洲的本地化团队也调配了一部分到Lazada,已经在速卖通上的本地化商家继续运营,而后续新拓展的本地化商家则交给Lazada运营。

  如今,跨境电商的海外战争还未结束,阿里要想打赢这场仗,就必须找到关键点,逐个击破。

  三、阿里找到出海关键点

  众所周知,“消费、云计算、全球化”是阿里的三大战略支柱。

  而阿里全球化战略实施的核心又是海外电商业务,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也是阿里当下最应该关心的问题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阿里针对海外电商的布局中,主要采取的是本土化电商+跨境+物流服务的打法。

  其中,专注于跨境电商的平台有速卖通,专注于本土化的有Lazada、Miravia等,在此基础之上,突围的关键就落在了物流身上。

  长期以来,阿里不断加快跨境物流网络的建设,也表明了其希望通过物流建设打破僵局,并拉动海外电商业务实现增长的愿望。

  Lazada方面,其自建物流Lazada Logistics,目前拥有400多个仓库、分拣中心、转运枢纽等,业务覆盖东南亚前6大经济体。


  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9月,Lazada Logistics的日均包裹量已超500万,平台约80%的首公里,约50%的最后一公里包裹派送,都是通过Lazada Logistics完成。

  菜鸟方面,在全球物流领域,其已经拥有6大智慧物流枢纽eHub、12个海外自营分拣中心、300多万平方米跨境物流仓库、8000多组自提柜和自提点等。

  此外,阿里国际站在去年3月也推出了物流子品牌Alibaba.com logistics。

  截至去年7月,Alibaba.com logistics已经在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,拥有超过26000条运力专线,大力推进了阿里的跨境贸易物流的数字化变革。


  而阿里投资超过10亿美元,在土耳其建立物流枢纽的计划,显然也是为了全球物流网络的建设添砖加瓦。

  总之,物流网络的建设是阿里布局海外业务的重点。

  按CEO张勇所说,2023年是阿里非常关键的一年,也是其各项业务由“定”转向“进”的关键一年。

  也就是说,2023年,阿里出海来到重要关头,其跨境电商业务或将在这一年迎来重大转折。

  本文来源于电商报,不代表九州物流网(http://www.wl890.com)观点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,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,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

关键词: 物流,企业,行业,发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