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错过低空经济,就像十年前错过新能源一样。受益于持续政策利好刺激,已有近三十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而苏宁杭广深蓉等多地密集发文聚焦低空经济。
除了政策支撑还有真金投入。“合肥模式”珠玉在前,地方国资纷纷卡位低空赛道,数十亿乃至百亿级基金屡见不鲜。竞争日趋白热化,重点城市低空产业要如何飞越“红海”?
低空经济规模两年内破万亿
所谓“低空经济”,是指由民用有人/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衍生出的经济形态,涵盖航空器研制、商业运营,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。低空经济的概念既“旧”又“新”——它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,又包含无人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带出的新兴业态。
从传统业态来看,中国与西方差距巨大。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,中国通用航空飞机保有量3千余架,美国接近21万架,超过中国60倍。传统航空飞机发动机、机载设备、零部件几乎被欧美垄断,中国很难追赶。
从新业态而言,作为民用无人机制造巨头,中国在无人机及其衍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领域,几乎与欧美同步——这与十年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类似——如此背景下,让低空经济新业态,诸如eVTOL复制新能源汽车“弯道超车”路径,成为自上而下的渴望。
“打破垄断”是其一,低空经济还被赋予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角色。新世纪以来,楼市及关联产业曾是中国经济支柱,之后互联网又掀起消费浪潮,现在支撑点转向新能源汽车——但业界预测会在2030年达峰。而产业链长、辐射面广、带动性强的低空经济,被视为接棒手。
工信部赛迪顾问“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”显示,去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.5亿元(增速33.8%),其中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贡献最大(接近55%)。业界预测,2026年、2030年规模分别有望跨过万亿、两万亿关口。
竞争胜利的快感、产业蛋糕的诱惑,反映在一波接一波的政策支持上。去年末今年初,国家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新产业;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、低空经济、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;低空经济还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——因而今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。
号角吹响,谁也不想缺席这场盛宴。不过,相比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竞争,如今低空经济“卡位战”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:一是“顶层设计”色彩更浓,二是地方国资参与度更高。
地方国资产业基金深度参与
第一个特点,在珠三角长三角均有体现,但略有不同。广东发布“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”,给各地市分工明确:广深珠作为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,佛江惠莞中等发挥制造业配套优势,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,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
珠三角已形成深广珠三大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区,深珠低空短途航线开通,单程仅需20分钟。作为全球低空产业集聚度最高城市,深圳是国内低空经济领头羊,去年产值超900亿元,约占全国七成;已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,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,规模全国第一。
如果说广东是以省级“顶层设计”为龙骨,从产业协作角度通盘考虑,那么长三角则是以上海为龙头,从实际应用破局。上海低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,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,初步建成“海-岸-城”低空智慧物流体系等。
具体来看,上海市场环境、产业基础、人才资源优势明显,宁苏锡各展其能积极参与。例如,南京是江苏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;苏州已开通低空航线21条;无锡招引亿航智能eVTOL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落户。
“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”透露,截至今年初,中国低空经济领域企业超5.7万家,超六成企业分布在中南和华东地区,主要集中在广东、江苏、湖南、浙江、山东等。总体而言,统筹协调度高、产业基础扎实的珠三角低空经济领先长三角半步。
国资重度参与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。当下各地“税收优惠”式招商势微,地方国资尤其产业基金,已成为押注低空经济的趁手工具。一位地方政府人士接受采访时称,低空经济贴近日常需求,“看得见摸得着,有一些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,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,所以有关注度”。
以上海沃兰特航空为例,公司今年以来已完成4轮亿元融资,是上半年获得融资轮次最多的eVTOL整机制造公司。在4轮融资中,有2轮出现地方国资身影,包括四川自贡创发和深圳南山战新投。日前,“成都重产基金”完成对eVTOL公司沃飞长空的B轮投资。
躬身入局者众,据搜狐城市不完全统计,皖赣渝京、苏武穗蓉杭宁沈等地均发起设立国资主导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。其中,苏州已新签约16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,总规模超200亿元,是目前“全国最大”;武汉提出市区共同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基金群。
此外,广州、成都、南京等地首支低空产业基金均由国资主导设立: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“目标100亿元”;成都科创投集团与成都濛江投资集团“目标30亿元”;南京浦口区属国企、园区国资“目标10亿元”……
警惕西部脱贫县“入局渴望”
政策频出、资金跟进,地方竞逐低空经济还缺什么?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王国文认为,低空真正能飞起来“最重要是建立空域使用和管制规则”,此外地方上科技、制造业基础,应用场景和运营配套也得跟上才行。显然并非每个地方都有条件,但入局者蜂拥而至。
“现在找运营商谈低空经济的地方政府不在少数,都想切入这一领域”,最新一期《通信世界》杂志透露,西部一个刚摘去贫困县“帽子”的地方政府,希望当地运营商出力劝说集团公司能够支持当地发展低空经济,“其实当地除了地广人稀,发展低空经济真没有什么前途”。
低空经济具有技术先进、投资巨大且周期长、风险高等特点。重注低空经济的省市政府或多或少有些资源优势,但也不排除“抢热点、蹭热点”的情况。如果不考虑自身禀赋盲目投资, 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,造成产能过剩甚至烂尾——而“前车之鉴”,就在眼前。
有人将如今的低空经济比喻为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,其核心指征点在于——谁能聚拢更多优势要素,谁就有可能赌赢下一个十年。但是,地方政府“一哄而上”发力新能源汽车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,而造车烂尾的教训简直数不胜数。
例如,融资规模累计超过350亿元的威马汽车早已深陷泥潭,黄冈、温州两大生产基地均已停摆;“2016年以来新建的苏州前途、淮安敏安等企业,产能利用率都低于5%,像赛麟、拜腾、博郡、汉腾这些项目基本上都已经烂尾了。”
更为重要的是,从内部技术上看,低空经济囊括的场景、面临的产业革新更多;从外部环境来看,当下世界政治、经济格局,与十年前已全然不同,“刻舟求剑”般寻求复制新能源汽车“弯道超车”的路径,显然并不明智。
在低空经济初期,政府“有形之手”推动建立产业生态——细看各地方案,绝大多数强调要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链,大部分提及支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——但最终低空经济能否从区域竞争红海中脱颖而出,还是由市场“无形之手”来决定。尊重市场规律,才是颠扑不破的守则。
本文来源于搜狐城市出自物流时代周刊,不代表九州物流网(http://www.wl890.com)观点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,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,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